迪士尼經典動畫「小飛象」被重拍成真人版電影,已在全球各地盛大上映中。這部片原本不在華特迪士尼本人的計畫之中,卻成了他成立迪士尼影片之後最喜歡的作品,外界本來並沒預期「小飛象」會有突出的票房,它卻意外在美國叫好叫座,連「時代」雜誌都差一點要讓主角Dumbo成為封面主題。最令人詫異的是,它在美國大賣後不久,美國即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連帶讓片子要運往其他地區上映都增加了不少困難,不少國家甚至是在二戰結束後數年才終於能夠公開放映。
「小飛象」描述在馬戲團內誕生的小象,由於耳朵奇大、顯得怪異,成為團員和動物們嘲笑的對象,象媽媽也為牠心疼不已,比正常象隻更大的耳朵最後卻成了牠的特色,因為牠揮動耳朵就能夠飛起來,反倒變成馬戲團內最受矚目的新焦點。卡通動畫原版本是要教育小朋友「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排斥和一般大眾看起來不一樣的人,片中也充滿了親情、友情等感人橋段,雖然缺乏公主、王子的浪漫戀曲,或是邪惡的巫婆、可怕的怪獸,娛樂性和動人的力量並不遜色,數十年來都被視為迪士尼最具代表性的動畫長片之一。
華特迪士尼拍攝動畫長片的第一砲「白雪公主」,不但在美國及世界各地瘋狂賣座,口碑亦極為突出,最後讓他大賺一筆。他對動畫長片的未來深具信心,砸下更高成本拍攝同樣由童書改編的「木偶奇遇記」,然而片子賣座表現卻無法和「白雪公主」相比。迪士尼改弦易輒,下一部動畫長片「幻想曲」將情節的部分減至最低,透過卡通畫面搭配著名古典樂,成為一部前所未見的高質感動畫,竟繼「木偶奇遇記」後踢到更大的鐵板,瀕臨財務危機邊緣。此時他對於拍攝「會飛的大象」電影,一點興趣也沒有。「小飛象」的兩位編劇,只好把情節寫成類似連載故事,每天更新進度,迪士尼本人愈看愈感到好奇,終於衝進他們辦公室追問接下來的發展,才確定要開拍這部卡通長片。
雖然「小飛象」確定能開拍,迪士尼影片面臨連續兩部動畫長片虧錢,被迫用很緊縮的預算拍完,因此全片能省則省,前幾部片精雕細琢、背景的細節都不馬虎,「小飛象」沒辦法再那麼要求,連片長都只有64分鐘,負責發行迪士尼動畫的雷電華公司感到頭疼,希望華特迪士尼再拉長幾分鐘、符合一般認定的「長片」規格,或是乾脆再剪短、成為搭配A級影片一起聯映的B級片,華特迪士尼堅持不改動片長,又不降格為B級片,最終雷電華讓步。「小飛象」在美國正式上映後,票房表現比預期威猛許多,除了小朋友喜愛主角超萌、超可愛的外表外,成人觀眾被暖心勵志的情節打動,不乏有人一再走進戲院,賣座數字也愈來愈亮眼,變成難以忽視的話題焦點。
眼看「小飛象」出奇熱賣,當時最重量級的「時代」雜誌本已經選中片子主角Dumbo成為封面主打畫面,不料日軍偷襲珍珠港,全球大震動,二戰開打後始終未正式參與的美國,不得不被捲入,此事非同小可,「時代」換封面是理所當然的。「小飛象」再厲害也難以跨越戰火,美國上映後在一年之內有上映的國家除了他們的兩個鄰國加拿大、墨西哥外,以沒被二戰波及的南美洲為主,與美國相隔大西洋的英國也上映了,至於和美國敵對的德國、日本等都未上映,台灣那時在日本的統治之下,也一樣沒有機會取得這部影片的拷貝。
不過奇妙的是,與美國相距甚遠的華人區,仍有觀眾有幸在戲院內欣賞到「小飛象」。其實在抗戰初期,向來是好萊塢影片來到中華民國第一站的上海,公共租界蘇州河以南區域和法租界成為被日本偽政權勢力包圍的「孤島」、進入所謂的「孤島」時期,好萊塢影片的上映仍源源不絕,沒有被禁止,也就是在這時期,「白雪公主」、「亂世佳人」、「魂斷藍橋」、「大國民」等經典名片接連在上海首映,影迷們還可以很快欣賞到在美國最有話題的巨片。同樣因為珍珠港事件,日軍進入上海租界蘇州河以南區域,全市至此全部淪陷,好萊塢新片極難再進到上海,各大外片影院開始以舊片重映為主,至民國32年1月,日本開始禁止上海所有戲院再播映美國電影,好萊塢影片不管新舊都在上海暫時絕跡。
好萊塢新片在華人區另一個首映的重要地點為尚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香港上片速度大都比上海稍晚些、領先大陸其餘都市,有些影片上海不會放映卻能在香港登場,偶爾也會出現美國電影在香港先放映再轉赴上海。珍珠港事件發生不到一個月之內,香港也被日本佔領,好萊塢新片能夠上映的機率也就很低了。美國電影無法再由港口進入華人區,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重慶開始取代上海、香港變成好萊塢新片與華人觀眾見面的第一站,由於民國32至34年間,重慶報刊不乏印度電影上映的廣告,可以推論美國新片有可能循同樣的管道和方式進入當地。民國30年秋冬在美國締造賣座佳績的「小飛象」,於民國32年的9月18日開始在重慶市內首屈一指的國泰戲院上映,其餘包括「幻想曲」、「小鹿斑比」等迪士尼動畫在兩年內陸續在重慶上映,上海直到抗戰勝利後才開始推出在孤島時期結束後看不到的好萊塢影片,所以「小飛象」、「幻想曲」等到民國35才一股腦兒排檔放映,造成當年一年之內有5部迪士尼動畫長片在上海接連放映的盛況。上海開始上演「小飛象」等片後,香港、天津等地也隨後接映,至於台灣是在民國36年時首度上映「小飛象」,雖然較重慶上映晚了快4年,還是比日本早了6、7年。
此後「小飛象」在台灣有時會重新推出上映,雖然比起「白雪公主」、「仙履奇緣」等公主系列的重映機率低很多,距今42年前,「小飛象」動畫最後一次在台灣戲院重映,作為給暑期放假的兒童、青少年獻禮,當年暑假北市首輪影片陣容堅強,「小飛象」還碰上了席維斯史特龍的代表作「洛基」、也是名片重映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影大製作愛國片「筧橋英烈傳」等,「小飛象」仍吸引不少爸媽帶著孩子進戲院。此後「小飛象」動畫再也沒登上台灣的大銀幕,可是正版錄影帶、DVD等陸續發行,一代又一代的台灣小朋友仍能從小螢幕上欣賞到這部迪士尼經典卡通。
陳美伶:臺灣養出兩隻獨角獸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26日表示,在國發基金帶頭點火下,「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已帶動新創總投資金額達到27.41億元。她並宣佈臺灣產生兩隻新創獨角獸,分別是睿能創意(Gogoro)、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另外還有6~7家也很有潛力,顯示臺灣新創環境不斷優化中。
國發會26日舉辦「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第四季成果說明」,宣佈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從去年5月啟動至今,已經核准投資75家新創,投資金額約計9.67億元,天使投資人及其他民間投資人共同投資約17.74億元。其中電子科技、生技醫療、電商是國發基金投資占比前三高的產業。
陳美伶致詞時報佳音指出,電動機車龍頭的睿能公司(gogoro)與專精於人工智慧(AI)的新創「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兩家估值已達國際認定的獨角獸資格,對臺灣新創界來說是首次出現有這樣規模的企業,具有相當意義。
陳美伶說,睿能創意是軟、硬體兼具的新創公司,國際上一般認定是募資達3億美元時,估值就會被認為有10億美元水準,就屬於獨角獸,而睿能創意已募到4.8億美元。另沛星科技屬於軟體新創,已募到1.6億美金,高於國際對這類新創所認定的1億美金門檻,因此兩家符合資格,另還有6~7家新創很有潛力成為下一波的獨角獸。
陳美伶強調,國發基金會作為臺灣「創新、新創的地基」,並把新創視為臺灣下一代產業的希望,讓各個物種都可「長出」符合臺灣DNA的新創,打造出無數的螞蟻雄兵,因此新創者在經營過程涉及的行銷、財務管理等,國發會一定會做為最佳後援。
矽谷天使投資人暨橡子園創投董事長陳五福說,早期臺灣人不是沒有錢,只是很少人投資新創,新創者都倚靠「3F」,也就是家庭(family)、朋友(friends)、傻子(fool),而美國矽谷天使資金,不只給錢還給支援,是「smart money」,這樣才能產生後續正面效益,而現在臺灣有國發基金支持新創很棒。
惟陳五福認為,臺灣新創需要提升國際觀,加強與國際連結,另臺灣軟體能力、系統加工技術也還需與美、日合作,若有更多在國際上開過公司的人才回臺成立新創企業,將可使新創環境更好。
(工商時報)
發表意見
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佈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